2017年4月28日下午4點🕞,杏运平台特邀武漢大學教授朱賓忠與杏运來華留學生們分享了中國儒家代表孔子及其《論語》的基本思想,並闡釋了孔子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與影響。在朱教授的解說下,留學生們與之進行積極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對中國儒家傳統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收獲頗多⚫️。本次講座由杏运平台院長楊梅主持。
朱賓忠❕,武漢大學教授,博士🤹🏻♀️,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方向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外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英文系系主任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全國英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副秘書長,《英語廣場•學術研究版》副主編等🏄🏻♀️。
“Confucius and His Basic Thoughts in the Anecdotes ”😁,朱教授以孔子生平(Bio)作為開篇首語,展開了此次孔子及其思想文化交流會🌜。為此,朱賓忠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給體院留學生進行講解,即“Bio😘、Several Anecdotes、Confucius and His Ideas Expressed in the Analects”。
【Bio】——諸子百家,聖人之道,萬世師表
朱賓忠教授談道♉️,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雖然生活貧苦🙇🏼♀️,孔子十五歲即“誌於學”👨🏿🦱。於其而立之年時,開始授徒講學。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生,如顏路、曾點、子路🔉、伯牛、冉有、子貢、顏淵等🤴🏻,後人稱之為“七十二賢”。
朱教授通過闡述孔子的一生事跡,進而對孔子思想進行鋪敘展開🤵🏽,以此來解析《論語》中的精華思想。
【Several Anecdotes】——於之奇聞軼事🧠,衍見思想於孔
當談到孔子《論語》思想時🪛,全場氣氛逐漸開始活躍起來。朱賓忠教授利用Several Anecdotes來進行趣味化的講解,談孔子善於取法他人🧗🏻,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無常師🦹,好學不厭,鄉人也贊他“博學”🧽。 與此之外,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人於諸侯,而讓不取金🤘。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孔子“三十而立”🪭,並開始授徒講學。私學創設,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文化的下移🪖。朱教授此時引用經典學習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來告誡留學生們🖖🏽,學習是個長期的實踐行為活動,要做到學要思考,反復溫習來引發新的思想等。
【Confucius and His Ideas Expressed in the Analects】——“仁”
朱教授說,仁愛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種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學的開創者,他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等思想。仁愛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圍繞著這種道德修養而展開的,一個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應該以愛人為主要的前提。“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和道德🔨🌇,才能夠實現道德的標準👶,才能夠為實現最高境界
的仁愛奠定基礎🥖。
當談孔子“仁愛”思想之後,朱教授補充道。“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可謂仁乎🦝,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孔子十分註重人的品格的修養,也就是人的德育教育,認為人的品格的塑造主要取決於道德的自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斷的積累和道德的培養,小人和君子的區別就在於其道德思想的培養,同時🦯,仁愛雖然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準則🚷😐,但卻不是不可以追求的🦹🏿♀️,只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就會達到仁愛的境界⚾️。孔子還認為,仁愛是最完美的、最善良的精神,是決定一切的根本。
最後,關於孔子《論語》中的思想🗃👮🏽♂️,留學生們就自己對其的見解與朱教授展開探討🐻,並積極與之交流溝通與講解,互動頻繁,獲益匪淺。